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面對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zhàn),捍衛(wèi)了人類和平事業(yè),,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講話原文]在14年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特別是8年全面抗戰(zhàn)的艱苦歲月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圖存的共同意志,,譜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lián)八位女戰(zhàn)士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
——2015年9月2日,,在頒發(fā)“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
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
1941年9月,日偽軍約3500余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qū),,企圖殲滅該地區(qū)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qū)第1軍分區(qū)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及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名戰(zhàn)士擔負后衛(wèi)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余人,。為了不讓日偽軍發(fā)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fā)起猛攻,。5位戰(zhàn)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zhàn)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馬寶玉等5位戰(zhàn)士被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為紀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棋盤陀峰頂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新四軍“劉老莊連”的故事
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是一支戰(zhàn)功卓著的英雄連隊,。1943年春,,侵華日軍對江蘇北部淮海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guī)模殘酷“掃蕩”,。3月17日,,日偽軍1000余人,分兵合圍駐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區(qū)黨政領導機關,。4連在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云鵬的率領下,奮勇阻擊各路敵人,,掩護淮海區(qū)黨政機關安全轉移,。日偽軍進行第二次合圍,4連與日偽軍在淮陽北老張集,、朱杜莊一帶遭遇,。激戰(zhàn)半日,于黃昏后再次突圍,,轉移至老張集西北的劉老莊地區(qū),。18日晨,日偽軍進行第三次合圍,,4連奉命組織防御,,全連82人憑借村前交通溝,,英勇抗擊日偽軍攻擊,使主力部隊和黨政機關安全轉移,,全連卻陷入日偽軍重圍。數次突圍均未成功,,4連決心固守,。連部通信員在火線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在黨最需要的時候,我將把自己的生命獻給黨和人民,,決不給我們黨丟臉,,決不給中華民族丟臉!”日偽軍集中炮火對4連陣地進行了毀滅性炮擊,,并以大隊騎兵實施沖擊,。4連官兵在強敵面前,堅定沉著,,浴血奮戰(zhàn),,連續(xù)打退日偽軍5次進攻,斃傷日偽軍百余人,,苦戰(zhàn)至黃昏,,終因寡不敵眾,全連彈盡糧絕,,全部壯烈犧牲,。新四軍第3師第7旅為表彰4連的英雄壯舉,命名4連為“劉老莊連”,。
東北抗聯(lián)八位女戰(zhàn)士的故事
她們是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5軍婦女團的政治指導員冷云,,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zhàn)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1938年10月,該部在牡丹江地區(qū)烏斯渾河渡口與日偽軍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邊準備渡河的婦女團8名成員,,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在冷云率領下,,分成3個戰(zhàn)斗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zhàn),。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她們卻被敵人圍困于河邊。在背水作戰(zhàn)至彈盡的情況下,,面對日偽軍逼降,,女戰(zhàn)士們誓死不屈。她們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年齡最大的冷云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的故事
1937年8月13日,上海爆發(fā)了中國軍隊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淞滬會戰(zhàn),。在戰(zhàn)役的最后階段,,10月26日晚,守衛(wèi)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第2營400余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團附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連夜西撤,。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wèi)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孤軍奮戰(zhàn),,誓死不退,,堅持戰(zhàn)斗4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與此同時,,上海人民冒著生命危險,,把慰問品、藥品源源不斷地送入了四行倉庫,,支持壯士們抗擊日軍,。戰(zhàn)至30日,守軍接到了撤退命令,,中國守軍沖出重圍,,退入英租界。這次英勇作戰(zhàn),,中國軍隊以寡敵眾,,共斃日軍200余名,,被國際社會贊為奇跡。
[講話原文]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自由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男女老少齊動員。北京密云縣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戰(zhàn)死沙場,。華北平原上的一個莊戶人家寫下這樣一副對聯(lián):“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是:“抗戰(zhàn)到底”,。這是中華兒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戰(zhàn)到底的怒吼,,是中華民族抗戰(zhàn)必勝的宣言。
——2014年7月7日,,在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七十七周年儀式上的講話
英雄母親鄧玉芬的故事
1933年,,古北口長城抗戰(zhàn)失利,密云長城以外被劃入偽滿洲國,,鄧玉芬所在的村莊也在其中,。侵略者妄圖通過燒光、殺光,、搶光,、片光(青苗)制造大面積“無人區(qū)”。為了趕走侵略者,,鄧玉芬毅然把大兒,、二兒、三兒送進游擊隊,,讓四兒,、五兒參加了村里的抗日自衛(wèi)軍模范隊。她和丈夫一邊開荒種地,,一邊為八路軍運軍糧,、背子彈、跑交通,。她托人給前線的兒子捎去話:“別惦記家,,安心打鬼子。”1941年秋,,侵略者對豐(寧)灤(平)密(云)抗日根據地發(fā)動萬人大“掃蕩”,。為了支援抗日,,鄧玉芬決定重返“無人區(qū)”搞春耕,她讓丈夫先回山里搭窩棚,,自己隨后就到,。誰知丈夫、四兒和五兒在種地時遭日軍偷襲,,丈夫和五兒同時遇害,,四兒也被抓走了。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大兒子在保衛(wèi)盤山根據地的一次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被抓走的四兒子慘死在鞍山監(jiān)獄中,;二兒子因戰(zhàn)斗中負傷回家休養(yǎng),卻因傷情惡化無藥醫(yī)治離世,;七兒子也在一次躲避掃蕩的過程中不幸故去,。1945年,中國人民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鄧玉芬親眼看到了勝利的這一天,。
[講話原文]我們不會忘記,無數法國友人為中國各項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中有冒著生命危險開辟一條自行車“駝峰航線”,、把寶貴的藥品運往中國抗日根據地的法國醫(yī)生貝熙葉,有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期間臨危不懼,、在強烈余震中舍身守護被困電梯的中國小女孩的法國軍醫(yī)烏埃爾,,有傾力支持中國失學兒童上學的法國公益人士方芳,有培養(yǎng)出多位中國佩劍世界冠軍的鮑埃爾教練,,還有剛剛擔任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主教練的阿蘭·佩蘭先生,。
——2014年3月27日,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法國醫(yī)生貝熙業(yè)的故事
1913年,,41歲的貝熙業(yè)來到中國,,先后擔任法國駐北京公使館醫(yī)生、圣米歇爾醫(yī)院大夫,、燕京大學校醫(yī),、北堂醫(yī)院院長等職。不管病人是名門貴胄,、書香梨園,,還是市民百姓、無依無靠者,,貝熙業(yè)都一視同仁,,被當時名士李石曾夫婦譽為“濟世之醫(yī)”。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貝熙業(yè)立即挺身而出,,代表外國駐京醫(yī)官致函中國紅十字會,,表示愿意為紅十字會服務,支援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從東城區(qū)住處到北安河貝家花園,,貝熙業(yè)騎行30余公里,橫穿北平城為中共地下黨員運送藥品,。他還為八路軍傷員和村民免費治病,,而他在京西的住所“貝家花園”更是成為了當時八路軍的交通聯(lián)絡站。
[講話原文]抗日戰(zhàn)爭時期,,蘇聯(lián)飛行大隊長庫里申科來華同中國人民并肩作戰(zhàn),,他動情地說:“我像體驗我的祖國的災難一樣,體驗著中國勞動人民正在遭受的災難,。”他英勇犧牲在中國大地上,。中國人民沒有忘記這位英雄,一對普通的中國母子已為他守陵半個多世紀,。
——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
蘇聯(lián)飛行大隊長庫里申科的故事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1903年出生于烏克蘭,,是蘇聯(lián)空軍的一位飛行大隊長。1939年,,他和戰(zhàn)友受命率兩個“達沙式”轟炸機大隊來華援助抗日,。庫里申科常常對成都的朋友們說:“我像體驗自己祖國災難一樣體驗中國人民的災難,當我看到日寇狂轟濫炸中國的土地時,,我非常的憤怒和難過,。”庫里申科和他的戰(zhàn)友們與中國人民并肩作戰(zhàn),把自己當作中國空軍的戰(zhàn)斗成員,,嚴格要求自己模范地遵守軍事紀律,。1939年10月14日,庫里申科率隊出擊日寇某軍事基地,,與日本空軍在武漢上空展開激戰(zhàn),,并擊落6架敵機。戰(zhàn)斗中,,他的飛機也遭重創(chuàng),。在返航飛至萬州上空時,機身失去平衡,,強行降落在長江水面,。精疲力竭的庫里申科再也無力跳出機艙,獻出了年輕的生命,。1958年國慶前夕,,周恩來總理曾對特邀前來參加國慶活動的庫里申科的家屬說,,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庫里申科。據知情人回憶,,庫里申科的遺體被打撈起來后,,當地一位名叫劉海田的老人和其他人親手埋葬了這位英雄。老人和鄉(xiāng)親們自愿為烈士守靈,。
來源:學習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