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為2014年本市20項民心工程的子項目之一,為全市160萬名兒童發(fā)放“健康卡”。該“健康卡”將具有信息錄入、信息聯網、儲值支付等多項功能,并與持卡兒童母親的身份證號碼相連,實現兒童看病“一卡通”。
目前,本市社保參保率達到95%以上,但因兒童沒有身份證,信息錄入困難,無法對兒童開展具有一一對應信息的“一卡通”服務。為此,本市衛(wèi)生系統(tǒng)計劃在今年上半年整合婦幼信息,統(tǒng)計整理各類數據,隨后再在此基礎上,逐步推廣兒童“兒童健康卡”。
市婦幼保健中心負責人表示,“兒童健康卡”擁有卡號、密碼、儲值、錄入看病記錄信息等功能,并與持有兒童母親的身份證號相連,實行信息化聯網。家長可以在網上隨時查到持卡兒童的信息,新生兒持卡者從出生到各類體檢再到看病的信息將一一錄入“兒童健康卡”。健康卡將記錄嬰兒母親懷孕期間在醫(yī)院的每次產檢信息,嬰兒出生后的各種體檢、看病信息也都將記錄進這張卡片。同時,這張卡片具有儲值功能,新生兒每次去醫(yī)院看病時,家長可以直接刷卡進行費用結算,免去排隊的困擾。
此外,本市衛(wèi)生系統(tǒng)將對“兒童健康卡”內的信息進行“加工整合”。首先,專家可對收集上來的婦兒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作為科研數據基礎。其次,方便對特定人群的管理,通過對信息的管理,加強本市婦女兒童健康保障工作。第三,通過“兒童健康卡”的覆蓋,婦幼保健系統(tǒng)可對特定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管理,并利用“兒童健康卡”進行信息聯網,開展信息化服務。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本市14周歲以下的孩子們陸續(xù)拿到了“少年兒童居民健康卡”,用這張卡去醫(yī)院看病,家長們的感受就是:省時省力、方便快捷。
在兒童醫(yī)院門診樓一樓,15臺“自助掛號繳費機”擺放整齊,不少家長拿著一張淡粉色的芯片卡熟練地操作著。帶女兒看病的市民舒女士一邊掛號一邊告訴記者:“卡往里插一下,磁頭(芯片)朝里,提示有掛號。“機器聲:請輸入密碼并按確認鍵。舒女士輸入密碼后說:“確定,上面它就顯示,就掛號了。”
整個掛號用時不過1分鐘。舒女士說:“自從用上了這張卡,帶孩子看病的負擔小了不少。兩個月之前幼兒園發(fā)的,挺方便的用起來。”
記者:“以前您帶孩子看一次病大概需要?”
舒女士:“得不到一天,從早晨6點多出來,下午得不到3點回來。現在不用起早了,7點也好、8點也好來,看完病之后,不到12點就可以回去了。”
聽到這邊在談論“少兒健康卡”,正在一旁自助查詢卡中余額的劉先生也湊了過來。
劉先生:“原來排隊才能掛號,有了這個卡之后,我們隨時可以在網上去預約;而且還能掛到排隊都掛不到的號,比如正主任的號,也規(guī)避了票(號)販子;它還可以自助繳費,說白了就是掛號、繳費排隊的時間就省下來了,這個是比較好的。”
“少兒健康卡”是2014年本市民心工程項目,從去年7月試開通以來,僅在市兒童醫(yī)院的刷卡掛號就已超過20萬次。
市兒童醫(yī)院門急診辦公室主任華偉說:“一個月之內預約不能超過8次,而且一天只能預約一個號,如果預約看完內科了,建議你去外科會診,你可以拿著卡現場再掛。急診、28天以內的新生兒不用預約,直接來看;不知道看哪個科的時候,先帶著孩子在鑒診處鑒過診之后再現場掛,現場還會有余號、不會都約滿的。健康卡院內的診療程序都是比較成熟的了,以后到新院的時候機器要比現在多,每層也都有。”
記者手記:“少兒健康卡”終身免費使用,同時贈送“骨折”“預防接種”“校園內食物和飲用水中毒”三項意外保險,家長用卡可以隨時查詢孩子的歷史健康信息。更可喜的是,今年,“少兒健康卡”的使用范圍還將拓展到全市所有擁有兒科的醫(yī)院。使用便捷、功能豐富的“少兒健康卡”也必將成為越來越多孩子的健康好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