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療術是國際公認的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有效的方法。隨著根管治療設備和器械的不斷更新與進步,根管治療的成功率有了顯著提高。但傳統(tǒng)的根管治療過程中,即使有X光片和牙科CT的輔助,由于根管結構幾乎不可見且復雜多變,大多數操作仍依靠術者有限的肉眼能力和手感去探查根管。當遇到復雜根管,如鈣化、細小的根管或根管內有充填物不能擴通,器械折斷在根管內等情況時,往往束手無策,導致牙齒被姑且保留或拔除。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顯微鏡就開始應用于醫(yī)學領域。然而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顯微鏡才被引入到牙科治療中。1996年美國開始把口腔手術顯微鏡應用于根管治療。1998年1月美國牙醫(yī)學會規(guī)定所有的ADA認可的牙髓學課程必須有口腔顯微鏡在牙髓治療方面的內容。口腔顯微鏡的實用價值在國際口腔領域中開始得到承認。醫(yī)生們逐漸認識到在根管治療的各環(huán)節(jié)都應該用顯微鏡。手術顯微鏡能提供充足的光源,將髓腔和根管結構放大,使醫(yī)生能夠看清髓室底及根管內部結構,精確把握操作細節(jié),提高根管治療質量,逐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顯微根管治療理念和操作規(guī)范。
對于鈣化不通根管,用顯微鏡可以分清鈣化物和牙本質,用超聲設備安全去除鈣化物,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擴通根管,完成治療。對于常規(guī)治療很難處理的根管側穿,在顯微鏡下可以找到準確穿孔位置,結合MTA等材料進行修復。器械折斷是根管治療醫(yī)生最怕出現而又很難避免的情況。常規(guī)治療很難把折斷的器械取出導致治療無法完成,甚至只能拔除患牙。應用顯微鏡,結合超聲和取斷針器械,很多折斷的器械都可以從根管內取出,使治療能夠完成。
顯微鏡除了在處理疑難病例方面有很多優(yōu)勢外,對常規(guī)治療也有很大幫助。用顯微鏡,醫(yī)生能夠觀察到根管的細微結構;對根管口進行準確定位;觀察根管預備情況和清潔程度;髓腔的鈣化情況;髓室的預備情況;檢查根管是否變異;是否有遺漏根管等,從而可以減少治療的不確定性,提高根管治療成功率。并且在臨床操作中,能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老師的操作,更好地學到老師的臨床操作技巧和經驗,為進入臨床實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