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放射科開展的普美顯MR與CT-DSA是一項將病灶功能與血流變化相結合的檢查方法,是國際公認的肝癌微小病灶的精準檢查方法,目前在天津市只有本單位能獨立完成該方法。
普美顯(釓乙氧基苯甲基二乙烯五胺乙酸,Gd-EOB-DTPA,Primovist)是一種新型肝臟特異性的MRI對比劑,于2011年7月9日在中國被批準使用,它過靜脈給藥,隨血流進入肝臟后可被肝臟細胞特異性吸收,肝癌病灶內不含庫否細胞因而不能被癌灶攝取的特性,于普美顯MRI肝膽期表現為低信號,大大提高了小肝癌的檢出率。
肝動脈門靜脈成像(CT during arterial portography,CTAP)和肝動脈成像(CT during hepatic arteriography,CTHA),CTHA和CTAP可以反映肝硬化癌變過程中血流動力學變化,主要表現為門靜脈血逐漸減少而肝動脈血供增加,有助于肝臟良惡性病變的鑒別,是癌前病變及早期HCC診斷較敏感的方法。隨著肝硬化結節(jié)惡性程度的提高及伴隨的血流灌注變化,CTHA和CTAP也呈現出大致的漸進性變化過程,為肝癌的早期診斷及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對于<1cm的HCC及癌前病灶具有重要的價值。
普美顯與CTAP、CTHA相結合是基于將病灶功能與血流變化想結合的檢查方法,對小病灶異常敏感的血供灌注變化,大大提高了小肝癌癌前病灶的檢出率,在肝細胞癌形成的早期階段就能做出診斷,并制定的相應的治療方案,以期達到徹底治療。
典型病例1:
64歲女性,曾行肝臟射頻治療,治療后1月復查AFP為238ng/ml。a-c、Gd-EOB-DTPA增強MRI動態(tài)掃描。
a.平掃,可見射頻灶下方邊緣處略低信號病灶,大小約0.8cm×0.6cm。
b.動脈期可見病灶輕度增強。
c.靜脈期病灶信號輕度減低。
d .Gd-EOB-DTPA-MRI 20min后肝膽期可見病灶呈明顯低信號。
e. CEUS未檢測到該病灶。
f .CTAP可見該病灶呈明顯低密度。
g.CTHA可見該病灶與周圍肝實質相比呈明顯高密度。
典型病例2:
59歲男性,乙肝(Child-Pugh A級),a-c、Gd-EOB-DTPA增強MRI動態(tài)掃描。
a.平掃期,病灶不明顯。
b.動脈期可見肝S2區(qū)高信號病灶,大小約1.1cm×1.2cm。
c.靜脈期病灶稍高信號。
d.Gd-EOB-DTPA-MRI 20min后肝膽期病灶呈稍低信號。
e.CEUS可見該病灶動脈期呈高回聲,靜脈期呈低回聲即“快進快出”強化模式。
f.CTAP該病灶呈明顯低密度。
g.CTHA該病灶與周圍肝實質相比呈明顯高密度,按照血供分級為5級富血供結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