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華醫(yī)學會制定《中國成人肥胖癥防治專家共識》提出BMI≥24和BMI≥28分別作為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的界限,,目前我國肥胖和超重人數(shù)分別達到9000萬和2億.在現(xiàn)代社會,,由于營養(yǎng)過剩,、運動減少和精神壓力過大等原因,,肥胖人群的占比日趨上升,多數(shù)肥胖患者會合并有解剖,、生理、生化等功能上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會引起體內各個系統(tǒng)的功能改變及并發(fā)相關的疾病,,給麻醉的操作和用藥帶來一定困難,引起高度重視,。
肥胖的患者臨床表現(xiàn)隨不同原因而異,,肥胖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將導致血流動力學及呼吸功能的改變,。因此,,對于手術的患者,麻醉醫(yī)師要重視患者肥胖狀況,,做好充分的術前評估,,特別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考慮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評估氣管插管條件,,椎管內麻醉的病人要考慮穿刺困難,甚至失敗,,制定詳細的麻醉方案,。
肥胖的患者困難插管機率明顯高于正常體重患者,麻醉醫(yī)師術前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困難氣道的評估:甲頦距離,、基礎代謝率,、頸部周長、Mallampati評分,。肥胖患者的氧儲備能力下降,,誘導后隨著氣道閉合和增加未換氣肺泡的灌注,功能殘氣量進一步減少,,術中建議適當增加潮氣量,。肥胖的患者往往對仰臥位的耐受性降低,頭高腳底患者更加舒適,,有利于減輕過大的腹壓對膈肌的壓迫,,從而改善呼吸。術后可有選擇性的送ICU過渡治療,,肥胖癥患者上腹部手術肺不張的發(fā)生率高達45%,,對既往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osa患者術后及早進行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肥胖病人大多有紅細胞增多癥,、下腔靜脈受腹部壓迫及活動量減少,,術后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發(fā)病率增高,應積極預防,,早期下肢活動,,低分子肝素等措施,。手術結束后,全麻病人等到肌松藥作用完全消退,,病人完全清醒,,潮氣量維持正常,沒有氣道阻塞的情況下才能拔除氣管導管,,防止意外發(fā)生,。
因此,深刻的理解肥胖患者的合并癥及病理生理的改變,,掌握合適的處理方法,,對于提高圍術期麻醉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至關重要,。
(麻醉科李鳳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