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壁增厚”,是肝膽胰脾彩超報告上一個常見的描述,不少因腹部不適前來就診的患者甚至健康體檢的朋友會遇到這個問題,而“膽囊壁水腫增厚”對于肝病病友更是一個不陌生的超聲結果。
那么,膽囊壁增厚意味著什么問題呢?是膽囊發(fā)炎了嗎?是預示著膽囊癌嗎?用做手術嗎?用吃藥治療嗎?
針對患者們的種種疑問,三中心醫(yī)院超聲科醫(yī)生就為大家詳細解讀超聲報告中的“膽囊壁增厚”到底有什么意義。
正常的膽囊壁是什么樣?
想要深入了解疾病,首先需要我們來一起認識正常膽囊在超聲中的表現。膽囊是一個位于肝臟后方的梨形囊袋,主要作用是儲存和濃縮膽汁。正常膽囊在超聲上輪廓清晰,囊壁光滑、較薄,回聲略高于肝臟,厚度通常<3 mm。增厚的膽囊壁測量時超過3mm,有時可出現分層表現,不同病理條件下,膽囊壁的增厚程度差異較大。
檢查膽囊壁是否需要空腹?
答案是肯定的,膽囊檢查需要空腹。
為什么做肝膽B(tài)超都要求患者清晨空腹檢查呢?因為作為儲存膽汁的器官,膽囊會在人體吃過東西以后開始收縮,排出膽汁參與消化。此時的膽囊壁會比空腹的時候明顯增厚,造成假陽性的結果。因此,檢查膽囊應在禁食6小時后進行,空腹狀態(tài)下,膽囊充盈。此外,空腹時腸道氣體減少,能為膽囊評估提供最佳的聲學窗口。而膽囊收縮會使膽囊壁厚度被高估,增加誤診為惡性腫瘤的風險。
哪些疾病可以引起膽囊壁增厚?
導致膽囊壁增厚的病因很多,包括膽囊本身的因素,也包括膽囊外的因素。
1.急性膽囊炎
急性大囊炎大多伴有膽囊結石。它主要的臨床特征是右上腹持續(xù)性疼痛并陣發(fā)性加劇、發(fā)熱、右上腹壓痛,Murphy征陽性。在超聲上主要表現為膽囊腫大、膽囊壁增厚、膽汁渾濁,多合并膽囊結石。
2.慢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是膽囊持續(xù)的、反復發(fā)作的慢性炎癥過程,癥狀可輕可重。主要表現為右上腹鈍痛或不適感,有時疼痛可放射至右后背部;消化道癥狀主要表現為惡心、厭食、油膩、打嗝、泛酸、腹脹、胃熱等;可因進食油膩刺激食物而誘發(fā)或加重。在超聲是主要表現為膽囊壁增厚、毛糙。
3.膽囊腺肌癥
膽囊腺肌癥是一種以膽囊黏膜過度增生、肌層肥厚和壁內形成憩室進而形成羅-阿氏竇為典型特征的膽囊疾病。膽囊腺肌癥沒有特別明顯的臨床表現和特異性化驗指標,該疾病與單純膽囊炎、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膽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更危險的膽囊癌鑒別診斷比較困難。所以術前初步診斷依賴于常規(guī)超聲、超聲造影等影像學手段檢查。它的聲像圖特點是膽囊壁呈彌漫性、節(jié)段性或局部增厚,增厚的囊壁內有小圓形無回聲囊腔,可伴有結晶。
4.膽囊癌
膽囊癌起病隱匿,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預后極差,是最常見的膽系腫瘤。膽囊癌在超聲上可表現為膽囊壁增厚、息肉樣病變或腫塊,近1/3的膽囊癌患者可能出現膽囊壁增厚。
5.非膽囊病變所致的膽囊壁增厚
較常見的是低蛋白血癥的患者。其中尤以肝硬化腹水者表現得更為顯著,膽囊壁因水腫而彌漫增厚,在超聲上表現為“雙邊征”,在未出現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以及急性肝炎的患者,也可產生膽囊壁增厚的聲像圖表現。此外,右心衰竭、腎臟疾病等也可見膽囊壁增厚。因此,在超聲發(fā)現膽囊壁彌漫性均勻增厚時,須注意排除非膽囊疾病的可能。
發(fā)現膽囊壁增厚怎么辦?
前面我們說過,膽囊壁增厚是膽囊疾病的常見表現之一,既可能是膽囊炎、膽囊腺肌癥等良性病變,也可能是膽囊癌等惡性腫瘤,同時也有可能是肝硬化等非膽囊疾病所致。因此準確判斷膽囊壁增厚的良惡性,對于膽囊疾病的規(guī)范化診斷與治療尤為重要。
經腹超聲檢查作為一種無放射性、價格低廉的檢查方式,廣泛用于膽囊疾病的早期篩查。并且隨著近年來超聲造影等技術的進步,超聲檢查診斷準確性顯著提高。如果超聲檢查傾向于良性疾病診斷,患者可選擇定期隨訪,大幅降低診斷與治療成本。反之,如超聲檢查評估不明確或懷疑膽囊癌,患者可進一步檢查以早期發(fā)現病變,改善預后。
膽囊壁增厚作為膽囊疾病常見的影像學表現,當發(fā)現時,要了解它的良惡性傾向。作為一種性價比很高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對于膽囊病變,經腹超聲是進行初步判斷和隨訪的優(yōu)選檢查方式,如超聲提示病變存在惡性可能,應及時就診,完善相關檢查,針對病因積極治療。
(超聲科趙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