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生有肝硬化病史,日前突發(fā)嘔血、黑便,急診入院,血色素56g/L,家屬嚇壞了。這對于我們肝病科的醫(yī)生來講,是太常見的場景了。
您知道,對于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醫(yī)生第一個問題會問什么?
“吃什么硬東西了么?”
“呃……吃了一個炸糕”
炸糕好吃,但是肝病朋友們,您可一定要注意,炸糕不能隨便吃!
為什么肝硬化朋友不建議吃炸糕?這得從肝硬化合并門靜脈高壓說起,食管胃靜脈曲張是肝硬化患者很常見的一個并發(fā)癥——這是內因。炸糕——這是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這是政治老師教給我們的。如果一個肝硬化的患者本身就有重度食管胃靜脈曲張,吃上一個炸的焦脆的炸糕,十有八九會把薄薄的曲張靜脈的血管壁劃破,然后大出血。還有一個原因,像炸糕、湯圓這些粘的東西,吃進去會增加胃的負擔,胃排空減慢,消化不動。然后,胃就使勁蠕動,使勁摩擦,摩擦摩擦,出血的步伐……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我院病例)
如何判斷我能不能吃炸糕?那首先要確定有沒有食管胃靜脈曲張,如果有的話,不建議吃。如何判斷有沒有靜脈曲張?當然是做胃鏡了,這是“金標準”。胃鏡一查,一目了然。如果靜脈曲張較重,有出血風險,是應該進行預防性內鏡治療的。還有一種方法是不用做胃鏡就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靜脈曲張的。在Baveno(巴韋諾)共識中是這么說的(巴韋諾共識是國際上對于肝硬化患者合并門靜脈高壓及靜脈曲張出血相關的重要問題進行指導的):
如果肝硬度測定≥20kpa或血小板計數(shù)≤150x109L,應進行內鏡下靜脈曲張篩查。通過肝硬度值和血小板測量值,初篩您自己就可以判斷是不是有靜脈曲張的可能。如果您符合這種情況,大概率您會合并有食管胃靜脈曲張,至于曲張的輕重程度,當然需要胃鏡進行評判。
劉先生住院以后,經過積極的抑酸、止血、降門脈壓、輸血等治療,并在胃鏡下進行了胃底靜脈曲張組織膠注射及食管靜脈曲張?zhí)自委煟呀浐棉D出院。“經過這次血的洗禮,我肯定不吃炸糕了,這真是一顆24K金的‘炸糕’!”
玩笑歸玩笑,道理不假。
(消化(肝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