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誤區(qū)一:只是血壓有點高,又沒什么不舒服的感覺,沒事,不用治。
錯誤!高血壓不僅僅要看血壓的數(shù)值,主要還要關注靶器官(包括心、腦、腎、眼底等)損害的問題。事實上有很多的高血壓患者是沒有癥狀的,因此有人說高血壓是“無聲的殺手”,早期時癥狀可能不明顯,患者可能沒有感覺,但是對它不重視,任其發(fā)展,等到真正有了癥狀再治療,可能已經造成了靶器官的損害,錯過了適宜的治療時期,所以高血壓的治療不能僅僅憑癥狀。
2.誤區(qū)二:我的血壓已經降至正常了,就不用吃降壓藥了。
錯誤!您的血壓之所以能夠降到正常,是因為能夠堅持服用有效的藥物。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終身服藥。即使降至正常了,也要通過服藥和改變生活方式來維持,一旦這些藥物撤除,可能血壓還會再次上升,而且這種血壓的過大波動,對于患者來講是最危險的。血壓波動最大的時間也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fā)時段,因此,即使血壓降至正常水平,也不能盲目停藥。但如果您的血壓過低了,低于110/60mmHg的時候,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采用逐漸減少劑量的方法,逐漸停藥。切不可不咨詢醫(yī)生,自己擅自停藥。
3. 誤區(qū)三:吃了藥就可以繼續(xù)抽煙喝酒了。
錯誤!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治療態(tài)度。患者服藥的目的不是為了還可以抽煙喝酒的,而是為了今后的健康,因此患者應該做到戒煙限酒,做好危險因素的控制。每個人都會從父母那里遺傳很多東西,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都有一定的遺傳傾向,這些東西我們是改變不了的,但是我們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發(fā)現(xiàn)了高血壓,不論我們是用藥物控制還是采取其他方式治療,生活方式的改變都是必須的,是有治療意義的。
4. 誤區(qū)四:是藥三分毒,能不吃就不要吃。
錯誤!高血壓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如果不長期堅持服藥,而是任其發(fā)展,就會引發(fā)一系列嚴重的并發(fā)癥,這要比抗高血壓藥物對身體的危害更大。而且現(xiàn)在多采用具有保護作用的降壓藥物,不僅無“毒”,還可保護心腦腎,對患者的健康有極大益處。
不可能只有益處沒有害處的,藥物同樣是這樣,都是有治療作用也有副作用的,沒有副作用的藥物也就沒有什么治療作用了。但是我們?yōu)槭裁催€要吃藥呢?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權衡利弊,利大于弊的事情就能做。其實日常生活中的情況也是這樣,比如說吃飯就有可能被噎著,但我們不能因為怕被噎著而不吃飯。因此我們不要怕藥物的副作用,但是我們還是要重視它,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時候,需要定期做一些肝腎功能、血脂、血糖等方面的檢測,盡可能做到使藥物起效而又沒有肝腎功能等的損傷。
5.誤區(qū)五:不能長期服用一種降壓藥,會產生耐藥性的。
錯誤!其實,這是概念上的錯誤,耐藥性多針對抗菌藥而言,是指藥物對病菌不起作用,這種情況在降壓藥中是不存在的。目前降壓藥物有很多,常用的有五大類降壓藥物,但這些藥物不都適合每一個病人,這在臨床上造成我們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把血壓調節(jié)好,一旦血壓平穩(wěn)了,也就說明這種治療方案適合你,那就沒有必要總是改來改去的。同時目前應用的很多的降壓藥物,如ARB或ACEI類藥物,是用藥時間越長,對心腦腎的保護作用越明顯。
6.誤區(qū)六:高血壓太可怕了。
也對也不對!說高血壓可怕,是因為高血壓是“隱身殺手”,血壓不達標的危險讓人望而生畏;
但同時,高血壓也并不可怕,因為它是“紙老虎”,可控可防,只要血壓達標了,健康就會有強有力的保證。
因此,對于高血壓,我們要“戰(zhàn)術上重視它,戰(zhàn)略上藐視它”。
7. 誤區(qū)七:在家中測的血壓總是比醫(yī)院的低,家里的血壓計不準。
錯誤!目前對高血壓患者的管理要求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管理,也就是不僅僅要關心血壓的數(shù)值,同時要注意血壓升高的類型,每天血壓波動的時段等,所以要鼓勵患者自測血壓。指南上也要求患者能夠在家中自測血壓,因為這是最生理狀態(tài)下的血壓。但是從診斷標準上,家中自測血壓與診室內測的數(shù)值是有差別的,對于家中自測的血壓,在130/80mmHg以上的時候就是高血壓了,而在醫(yī)院需要達到140/90Hg時才能稱為高血壓。而且,血壓測量應該等患者平靜下來,30分鐘后再進行檢查。而目前在診室,幾乎達不到這種要求,都是患者一進診室就測血壓,這樣測出來的數(shù)值也肯定是偏高的。
(劉迎午)
|